内容提要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在我国,民族问题客观存在,民族问题产生的因素和表现各不相同。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法宝。大力宣传和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是教育工作者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尤其是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该身体力行,作民族团结的事业的先锋模范和中坚力量。
关键词 民族政策 民族团结 风俗习惯 宗教信仰
民族团结是一种时代精神, 一种思想整合力量,一种美好生活的追求。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社会的稳定;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经济的发展;没有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 加强民族团结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国策,是符合全国广大人民群众情感和意愿的大举。 民族问题具有世界性和地域性的特点, 它是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我国,民族问题同样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稳定, 也影响民族自身的繁荣与发展。正确处理民族团结问题,在民族地区尤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 意义。
一、充分认识加强民族团结的现实必要性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通过民族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 56个。由于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的、 正确的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方针和政策,即民族平等政策、民族团结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政策。 建国几十年来,我国各民族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共同繁荣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我国各民族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的特点。 少数民族居住地占全国总面积的64.2%。 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 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中国少数民 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等地区。 根据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超过 1 亿,各民族人口数量差距大,例如壮、 满、回、维吾尔等民族人口超过 1 千万,但也有人 口不足 1 万的民族, 如塔塔尔族、 珞巴族等只有 3、4 千人。 但总体而言,少数民族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民族间的交往,我国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婚丧嫁娶等方面的 交互往来,在互惠互利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矛盾和摩擦。面对矛盾和摩擦,只有通过正确的方法和措施来处理,才能化解矛盾, 解决问题,实现民族团结和民族共同繁荣。民族地区的干部群众更要有加强民族团结的思想意识, 自觉地 投入到民族团结实践活动中去。
作者:敏永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