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 » 教育 » 正文
站在人生的高度做教育
更新日期:2018-07-05     来源:中小学管理   浏览次数:190
核心提示:【摘要】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且是处于多变的成长阶段的未成年人,教育的真正使命是为了让受教育对象得到更好、更长足的个性化发展。故而,赋予教育以生

【摘要】
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且是处于多变的成长阶段的未成年人,教育的真正使命是为了让受教育对象得到更好、更长足的个性化发展。故而,赋予教育以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塑造完美人格,才是合规律、合人性的教育,才是为人生的教育。然而,完美人格的塑造绝非朝夕之功,因为任何一次人性的华丽转身均需要一个特定的教育契机,而契机需要有静待花开的耐心与智慧才能捕捉到。
【关键词】 理想中的教育 人格 理解和尊重 温度 情怀 文化

【正文】
一、对教育的理解及当下教育现状剖析
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且是处于多变的成长阶段的未成年人,教育的真正使命是为了让受教育对象得到更好、更长足的发展。故而,赋予教育以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塑造完美人格,才是合规律、合人性的教育,才是为人生的教育。正如奥地利教育家马丁·布贝尔(Martin Buber)所说:“名符其实的教育,本质上就是品格教育。教育者的最重大任务则在帮助塑造人的品格。[1]”
完美人格的塑造绝非朝夕之功,因为任何一次人性的华丽转身均需要一个特定的教育契机,而契机需要有静待花开的耐心与智慧才能捕捉到。因而,任何妄图一蹴而就实现教育转变的行为都将会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埋下危害的种子。
然而,纵观当今教育届,急功近利现象比比皆是,揠苗助长行为屡见不鲜,道德拔高训诫大行其道,虚头巴脑的口号标语千奇百怪,封闭式训练、题海化战术仍备受青睐。追根溯源一句话:教育受政治意识形态干扰太多、禁锢太久,再加上“绩效考核”与“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诸多弊端,以致教育一面显出伸头缩脑、畏葸不前的丑态,一面呈现如痴如狂、歇斯底里的病态。
这些丑态与病态集中表现在我们的教育行为中充斥着太多的害怕:害怕担责任,害怕失位子,害怕丢面子,害怕别的学科占了自己学科的时间,害怕在绩效考核中吃了亏,更害怕领导对自己的评价不高评优晋级受影响,害怕教会的徒弟打死了师父……诸多害怕共生出“自保理论”、“关系哲学”、“金钱法宝”、“政治觉悟”、“溜须文化”等畸形怪胎。一些有革新思想,有变革勇气和能力的年轻教师往往因种种原因乖乖地“忍痛割爱”,渐渐“中庸圆滑”,久而久之,“苦媳妇熬成婆”的心理在教育界“薪火相传”、积重难返。设若教育在害怕中渐变猥琐,又如何能培养出具有独立完美人格的人?
作者:陈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