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西南彝族城镇空间演变初探
更新日期:2018-07-06     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浏览次数:200
核心提示:[摘要]本文对雷波县的历史沿革进行梳理,通过雷波县现存的可考究的资料对城镇空间形态演变进行分析,探索出雷波县城镇空间演变的规律及其动力机制,以

[摘要] 本文对雷波县的历史沿革进行梳理,通过雷波县现存的可考究的资料对城镇空间形态 演变进行分析,探索出雷波县城镇空间演变的规律及其动力机制,以期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对 其他四川彝族其他城镇空间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雷波县 空间演变 动力机制
一、雷波县概况
雷波县位于四川省西南边缘,东临屏山,北接马边,西接黄茅埂与美姑、金阳接壤,南 以金沙江与云南永善县相邻,隶属凉山自治州,是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县。雷波 县由于独特的山水地貌、汉彝共融的社会特征、经济发展诉求等因素,在基于文化传承的城 市空间演变中具有一定的典型特征。
雷波县作为典型的少数民族世居地,自公元前 135 年建县以来,彝汉杂居的状况一直延 续至今, 城镇人口 5.72 万人,城镇化率 25.66%。长期的民族文化融合造就了当今雷波县多 元化的民族文化氛围,但是城市建设逐渐淡化了彝族文化,走上了千篇一律的城市建设道路。
二、空间形态演变
1. 清代以前的雷波县
雷波古为西南夷地的一部分。商周及秦时期,就有少数民族散居。 西汉建元六年,汉武 帝派遣唐蒙通西南夷,于今县境黄琅置螳螂县。西汉元鼎六年,于临池潜(今马湖)南侧落 水湖附近设潜街县,三国蜀汉时改为马湖县。隋唐五代时期,雷波为“马湖夷部”辖地,无 建制。万历十七年,马湖设 1 县,黄螂设巡检司。
在清代以前并没有现在的雷波县,而是在雷波县境内水源充沛、地势较为平坦的马湖北 侧和落水湖南侧附近先后设置了螳螂县和马湖县,并以此为核心,这即是雷波县空间发展的 最初形态 。
2.清代时期的雷波县
清代,雍正七年,置雷波都捕府,划黄螂辖地属之。同年,城内设置安营参将署。建雷 波土城,修北门大埝引龙洞泉水灌溉南田坝良田。乾隆十二年,开通马湖江(今金沙江)雷 波段水运。乾隆二十六年,雷波升卫为厅,置黄螂巡检司署。
清中期为“雷黄 18 地”。“上 10 地”辖烂坝子、山棱岗、烯苏角、长河、中山坪、罗 山溪、羿子村等 10 乡,直隶厅署;“下 8 地”辖海脑坝、李子坪、青山乡、谷米乡、大汉乡、 仁义乡、邓溪乡和双河口乡,由黄螂巡检司管理。可见,清朝时开始出现“雷波”二字,这时候的雷波被称为“雷波厅署”,清朝以前的 黄螂县此时改为“黄螂巡检司”,并由雷波管辖,同时大范围建造城门和城墙。由于清朝乾 隆十二年,开通马湖江(今金沙江)雷波段水运,因此其县域面积进一步沿着金沙江延伸。 由于县境东部处于马边地震带上,曾多次发生地震,因此县域又向西发展。此时的县域主要 由一个核心,两大片区组成。即以雷波厅为核心,人字形地震断裂带以北的“上 10 地”和“下 8 地”为其两大片区。今雷波县南侧区域由于地震断裂带的阻隔,在解放前还是荒芜之地, 并没有辖域的划分。
作者:白亚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