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小学生家里几乎都没有哥哥姐姐,基本上都是独身子女,都是家里的心肝宝贝,在家有婆婆爷爷护着,爸爸妈妈宠爱着,在学校有着老师疼着,在他们的心目中自己就是焦点,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他们考虑问题都是从自身出发,以自我为中心,但是在生活或者学习中遇到问题之后却不知所措,与之表现出来的聪明或者说独立却大不相同,脆弱和懒惰成了他们的代名词。
二、弘扬中华武德
习武先习德,武德是武术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 国粹武术讲究:拳以德立,其中的“德”是武术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进行武术教育时要牢牢记得对民族文化的学习和积累。对于练习武术的学生来讲,拥有坚韧不拔的毅力、锲而不舍地进行练习,更是其所需的品质。通过武术课的学习,不仅要使学生练出一个强健的身体,还要让他们磨炼出坚强的意志品质。而武德教育就是使他们形成科学的自我认识观念,坚持学习训练的重要精神支撑。武,止戈为武。武是停止干戈,消停战事的实力。德,以仁、义为核心理念、以上、止、正为行为操守的言行举止。继承传统武德中的精华,要把习武同发扬祖国灿烂文化,热爱祖国联系起来,培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有宽广的心胸,对人民要以礼待人,不恃武伤人,不以强凌弱;对危害祖国、人民利益的坏人坏事要敢说敢管,见义勇为,疾恶如仇。对前人和长辈的著作和经验要虚心学习,认真专研,努力学习技术,刻苦练功,磨练礼、德、勇、信、强、爱、敬、恒的坚强意志,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文武双全,为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在小学体育课程中融入武术教学,让学生在小的时候就开始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传统武术文化。
校园是武术开展的最好最理想的地方,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在学校中开展武术文化教育,有利于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武术,正面了解武术,学习武术精神,培养学生积极拼搏,不畏艰难的意志品质。在校园中建立武术文化墙,采用喷绘图文、小报、寄语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享受武术的魅力和武术的熏陶。通过武术教育,让孩子们了解中国文化,了解武学思想,以武术为载体,将修行中培养的品格、智能、强健的身体、领悟的原理,应用到社会生活中去,为人类社会作出有益的贡献。这是我的梦想,术为载体,武德育人,拯救传统武学文化,让中国的传统武学,再次遍地开花,让孩子们尊重我们国家自己的文化。传承,不仅仅是技术,更是博大精深的武学文化;继承,不仅仅是动作,更是身体力行的武术精神。
三、有利于体育课程深化改革
新的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中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那发展什么,怎么发展给出只是方向,从没有一个具体的操作平台,我们的学生总是在教师指挥下,在形式化自主的氛围中无序的行进着。中小学教学内容交叉,教学梯度错乱,教学目标无序等问题充斥着我们的体育课堂,学生基本没有自主,即使有也是“放羊”。武术课程安排就是要为学生发展的找到具体方向,找到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这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在小学常规体育课程中添加武术课程,让教师具有非常明确的目标,确定教授的内容,让学生在上课中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加积极主动的加入体育锻炼,为终生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的课程以教师、教材为中心,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真正转变,这个目标和评价体系的构建和评价的理论形成,将为我们今后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研究提供前期的理论保障。让武术走进课堂,让我们一线体育教师们清楚的知道每个年级,每个学期带领学生具体要完成什么动作组合,为什么是这些动作组合,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价值。这为弘扬武术文化,全面推进双节棍教育教学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四、结论
武术中的武德学习,礼:谦虚礼貌,注重仪态。德:仁慈之心,仁义之心。勇:不怕困难,不怕挑战。信:乐观自信,诚信做人。强: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爱:爱国,爱家,爱业。敬:尊师重道,孝顺父母。恒:坚持不懈。把武德与小学生德育有机融合,让学生明白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让学生的自制能力得到提升,通过了解传统武术的魅力,让学生喜欢武术从而积极主动的去了解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祖国,为我是中国人而自豪。武术以技击为抓手,有着身体对抗性活动,它充分体现出传统武术的趣味性、技击性、对抗性,让学生们在日常武术的学习中磨练自己的意识,克服对父母、老师、同学的依赖性,在遇到问题后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解决问题,养成朝气蓬勃、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