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 » 教育 » 正文
新媒体语境下谣言传播的信息偏差及纠偏对策
更新日期:2018-09-18     来源:新闻知识   浏览次数:217
核心提示:【内容摘要】:新媒体的繁荣发展拓宽了信息的传播渠道、丰富信息载体类型,使得传播发展呈现繁荣之势,但人人握有麦克风的时代也造就众声喧哗的局面,

 【内容摘要】:新媒体的繁荣发展拓宽了信息的传播渠道、丰富信息载体类型,使得传播发展呈现繁荣之势,但人人握有麦克风的时代也造就众声喧哗的局面,信息冗余过多,信息偏差发生几率变大,为谣言滋生提供便利温床,泛传播时代也加剧谣言纠偏难度。本文基于对近年热门谣言事件的归纳梳理,认为谣言是信息偏差的产物,并结合案例分析新媒体语境下谣言传播中信息偏差的原因,从信息传播各要素出发,提出谣言纠偏针对性策略与建议。

【关键词】:谣言  信息偏差  新媒体  纠偏策略

随着中国改革转型的进一步深化,各类矛盾日益凸显,谣言也成为社会大众发泄内心情绪的主要途径,而新媒体时代带来信息“爆炸式”扩散,更加剧信息偏差的发生机率。谣言传播时常伴随着盲信盲从、非理性的行为,甚至群体性事件,如“泸县太伏中学杀人事件”、“徐州市丰县幼儿园爆炸事故”、“彭水朗溪乡中心校学生就餐难”等事件滋生的各类谣言,给社会发展、管理带来诸多不利影响。谣言是信息的一种,是偏离事实真相的介质,因此研究谣言传播中产生信息偏差的原因及对策很有必要性。

一、谣言是信息偏差的产物

众所周知,澄明真相是缓慢渐进的过程,真实本身并不能及时全面铺展开来。任何事件、议题自信源产生后,沿信道逐层传递,信息参与者在传播过程中对内容进行加工、修饰,以达到相应传播目的。而传播过程中随着参与者的增多,大量噪音被引入信息通道,信息熵逐渐变大,信息偏差产生几率随之增大。偏差的出现既有信息自身时效性、对符号载体解读的局限性、拟态环境下的信息不平衡等存在的客观因素,也有主观编造、故意曲解、引诱误读等行为造成的主观偏差。而谣言的本质是关于某个议题、事件不确定性信息的广泛传播,在传播的不同时段、不同群体间,对其内容进行修补、增减、加工,致使信息发生变异,愈发偏离原始轨迹,加大信息不确定性,甚至虚假性。因此,谣言是对偏离真实信息进行传播的结果,是信息偏差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