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 » 文艺 » 正文
探索反类型化道路上的突破性建构
更新日期:2022-03-05     浏览次数:134
核心提示:一、故事取材:传奇的人生经历电影《波斯语课》讲述了犹太人吉尔斯不幸被纳粹逮捕,为避免枪决谎称自己是波斯人,恰巧集中营上校科赫苦寻一名会讲波斯

一、故事取材:传奇的人生经历

电影《波斯语课》讲述了犹太人吉尔斯不幸被纳粹逮捕,为避免枪决谎称自己是波斯人,恰巧集中营上校科赫苦寻一名会讲波斯语的战俘,对语言一窍不通的吉尔斯情急智生将集中营内2840位犹太同胞的名字作为词根,杜撰了一门只有他与科赫听得懂的“波斯语”,虽几经生死终是幸存的故事。开篇醒目着“改编自真实事件”,这也是电影最具争议之处,吉尔斯如何在危机四伏、孤立寡与之下创造一门语言而不露破绽?这让一众观者将信将疑。

一部理想的战争影视作品,不是对史实的照搬还原,也不是对过往的天马行空,而是要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对既定史实深入挖掘、客观反思,从而达到诱导世人、推动社会发展的良性作用。美籍犹太裔戏剧家约翰·霍华德·劳森认为,历史给电影艺术家们提供了许多可以加以“个性化”的往事,从而彰显了人们的意志是在怎样相互作用下决定了民族和国家的道路,以及他们如何掌握了自己的命运[1]。电影作为一种综合性艺术活动,源于生活又高于现实,创作者需要在“故事本身”和“讲故事”之间寻求平衡点,辩证的融合电影艺术的逼真性与假定性,从而创作出不同凡响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