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在学习《论语》《孟子》选读时,《论语·颜渊》中有一则对话: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1]
孔子强调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信,为了诚信,连粮食、生命都可以舍弃。而管子曾说过“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这跟孔子的言论正好相反。在教学时,笔者把两种言论同时呈现给学生,让他们思考到底哪种言论更有其合理性,更有利于推动社会发展。
唯物主义哲学观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发展,人民富足之后,人民素质会提高,会有更羞耻之心。因此,很显然,管子的言论更符合社会发展基本规律。而孔子说:“人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更像决心誓言,富有书生意气,可能用在生死存亡之际、在关键时刻激励人心,表现风骨,但绝不能成为社会发展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