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主张对人的研究,反对人们去研究自然,认为人只有通过研究和认识自己的灵魂,才能探求到心灵中的智慧,提出“知道你自己”的命题[1]。苏格拉底对德行问题十分关注,提出“美德即知识”的观点,在他看来,既然美德就是知识,而知识和智慧又是教育的功劳,故而“德行可教”[2]。同时,他又指出,哲学家和教师是智慧的导师,任务便是帮助人们去发现珍藏在内心中的真理。正是基于以上认识,苏格拉底在实际教学中常采用问答的形式,由内而外的启发学生,帮助学生探求真理,提出了“产婆术”教学法。
(二)“产婆术”教学法的阐释
“产婆术”包括讽刺、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四个步骤。讽刺是指在和学生谈话过程中,假装一无所知而使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而针对其发言,不断地追问,指出模糊和错误之处,迫使其对原来所肯定的事物产生质疑;助产术是指像助产婆帮助妇女生产一样,通过不断地暗示和启发,引导对方积极思考,进而自己发现问题,得出新的知识和结论,而不是代替对方说出答案;归纳是指在个别事物中寻找共性和本质,通过对个别事物的分析和比较来寻求一般规律;下定义是将所找到的真理或知识表达出来。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以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