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资源错配是指金融机构将更多资金或以更低的利率贷款给效率相对较低的部门,相反效率更高的部门获得的贷款少,贷款利率高的一种现象。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金融机构向各类经济主体的贷款风险存在差异,国有企业具有政府背书,贷款风险小,相反尽管民营企业运营效率高、创新能力强,但其经营不确定性大,贷款无法收回的风险更大,这使得商业银行在信贷中更倾向于向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发放贷款,而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等资金需求强烈的企业很难获得资金支持。金融抑制理论认为,金融抑制在发展中国家的存在较为普遍,由于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会急于达成某种经济目标从而会干预金融资源,一些不受政府重视的产业和部门获取金融资源的难度和成本将大大增加,造成了金融资源错配。引致金融资源错配的根本原因在于金融部门与企业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民营企业经营不确定性高使得商业银行无法准确预测其未来经营业绩,贷款风险较高。现有学者主要从国有和民营的金融配置差距分析金融资源错配问题,实际上金融资源错配还发生在行业之间和不同规模企业之间,如对产能过剩行业的持续贷款而压缩对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大中型企业拥有比小微企业更低的贷款利率等(Huseyin & Miha,2016;张珺涵等,2018)。随着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社会就业贡献不断增加,支持民营和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受到了中央的重视。近几年国家针对金融系统进行了多项实质性改革,出台了一系列缓解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支持文件,同时加大了新兴行业的产业金融扶持政策,包括数字普惠金融、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制、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等,缓解了一批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