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s, AA)属于ω-6 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以酯化形式参与生物体的细胞膜的形成[1,2]。在外界的刺激下,细胞处于应激状态,在磷脂酶 A2 (phospholipase A2, PLA2)和磷脂酶C (phospholipase C, PLC) 的作用下,AA被释放出来,处于游离状态。游离AA已知有三条代谢途径,1)通过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s, COX)代谢生成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 PGs) 和血栓素 (thromboxanes, TXs),2)通过脂氧酶(lipoxygenases, LOX)代谢生成白三烯 (leukotriene, LTs),3)通过CYP450代谢生成 4 种EETs。
相关研究证明,在内皮、上皮、心肌、平滑肌、自主神经节细胞和胰岛细胞均可生成EETs,肝脏、脑、垂体、肾上腺和卵巢等组织也可产生EETs。内皮细胞表达CYP2C8 ,肾脏细胞表达CYP2C9 ,内皮细胞和心肌细胞表达CYP2J2。EETs的主要由细胞内的微粒体产生。肾皮质的微粒体大部分产生11,12-EET 和14,15-EET,肝脏可产生4种EETs[3]。EETs相对不稳定,生成后较快的经过sEH水解为生物活性很低的二羟基二十碳三烯酸(dihydroxyeicosatrienoic acids, DHETs) ,根据EETs异构体依次生成5,6-DHET、8,9-DHET、11,12-DHET 和 14,15-DHET 。生物体内普遍有sEH基因,而在肝脏、肾脏以及血管中的活性相对较高[4]。EETs通过自分泌或者旁分泌的方式发挥其生物作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