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PP评价模式是在泰勒模式后发展起来的评价模式,其基本观点是“评价目的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1996年美国教育改革运动中,美国学者斯塔弗尔比姆(Stuffle beam,D.L)在批判目标评价模式的基础上创造了CIPP评价模式,CIPP评价模式又被称为决策导向型模式,将评价过程分成背景(Context)、输入(Input)、过程(Process)、成果(Product)四部分评价【1】。在后期的实践发展中,CIPP模式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形成各种方案,对教育管理学、教育测量学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
从育人模式来看,CIPP模型为各个专业方向的育人模式构建提供了基本思路。如基于CIPP模式进行了中职项目化课程评价体系研究【3】(王苹,2015)。将CIPP教育评价模型引入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成效评价体系研究【4】(张金辉、梁博通,2017),并对大学生育人评价体系指标进行分析,从而尝试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促使大学生社会实践发挥相应的育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