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遗尿证在中医中又称为“遗溺”、“尿床”、“不禁”、“溺”、“遗”等。最早见于《素问·宣明五气论》:“膀胱不约为遗溺”,记载当膀胱失于约束时,就会出现遗溺的症状。古代医家多把膀胱虚冷视为遗尿的主要病因病机之一,《古今医统大全·幼幼汇集》有言:“小儿遗尿者,此由膀胱有冷,不能约于水故也。”同时,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失于约束多与肾固摄功能失衡有关,《严氏济生方·小便门》亦云:“肾藏有寒,寒积膀胱,注于脬脏,小便频数或遗尿而不禁,遂成利病”。心功能的失常与遗尿的发生有关,《证治汇补·遗溺》示:“若心肾亏损,阳气衰冷,传送失度,必具遗尿之患。”说明古人认为心气的虚弱,阳气不得下达会导致遗尿。除心气亏虚外,心火太盛也被认为是遗尿的病因之一,小儿为纯阳之体,心常有余,心火易亢盛,而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火下移小肠导致发生遗尿。肺气虚冷是导致遗尿的重要原因,《医灯续焰·肺痈脉证七十》记载“遗尿小便数者,肺气虚冷,有失通调之职,所谓不能制下也。”在脾方面,脾虚不能制下会导致的遗尿和小便数;脾胃有热,水湿下移膀胱,亦可发为遗尿。肝主疏泄,古人认为肝虚火扰,肝疏泄失职会使人夜不安稳,梦中遗尿。及至现代,众多医家总结前人经验,把遗尿的病机归结为三焦气化失司,膀胱约束不利,将其主要病因责之于下元虚寒[3]、肺脾气虚[4]、心肾失交[5,6]、肝经湿热[7,8]四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