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东西交流的“咽喉锁钥”,自汉唐以来各国使臣、将士、商贾及僧侣络绎不绝,形成了敦煌独特的民俗风情。苏履吉喜好以组诗的形式描写敦煌风情,最具代表性的是《沙州竹枝词八首》。组诗首先从敦煌的历史沿革写起,然后追溯了雍正时期,沙州实行屯田制度后,此地居民安居乐业,社会太平的景象:
改邑当年设色新,分田授土绘鱼鳞。太平中外真如一,都是迁来内地民。
敦煌古称沙州,雍正三年新设沙州卫,正为迁户屯田之始,皇上特发帑金,各给沿途口粮、皮衣、盘费,及至境,借与牛具、籽种、房价,又念民户初到,草创维艰,宽给七月口粮,赖以生活。数年间,岁丰谷贱,安居乐业,无需赈粮。自乾隆二十五年改卫为县,兵事大定,民力宽裕,岁无凶荒。迁移到这里的居民共有二千四百五户,主要来自甘肃平凉、庆阳、临洮、巩昌、甘肃、凉州、西宁及肃州,于雍正五、六年分两起迁徙至沙州。他们的到来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朝廷还分给迁入这里的内地居民田地,并鼓励他们在此定居,因此形成敦煌人口众多,百姓安居乐业的场景。“真”字表达了诗人内心对太平盛世的赞美,也反映出国家对百姓的关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