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 » 教育 » 正文
美的思维对象而出现的事物的审视
更新日期:2022-03-27     浏览次数:280
核心提示:二、审美教育的内涵自德国哲学家、美学之父鲍姆嘉通1750年在《美学》中将美学定义为感性认识的科学的定义后,作为感性学的美学就与逻辑学、伦理学区分

二、审美教育的内涵

自德国哲学家、“美学之父”鲍姆嘉通1750年在《美学》中将“美学”定义为“感性认识的科学”的定义后,作为感性学的“美学”就与逻辑学、伦理学区分开来而走向了独立之路。在《美学》一书中,鲍氏对“审美教育”的内涵进行了界定,“一切美的教育,即那样一种教养,对在具体情况下作为美的思维对象而出现的事物的审视,超过了人们在以往训练下可能达到的审视程度。熟悉了这种教养,而激发起来的美的天赋才能,就能成功地使兴奋起来,转化为情感的审美情绪对准美的思维的某一对象。”鲍氏针对当时工业资本主义社会感性教育弱的社会现实指出,审美训练的忽视与走偏方向会导致“完全坠入激情控制的一切境地,坠入一无所顾地追求伪善,狂暴的争赛、博爱、阿谀逢迎、放荡不羁、花天酒地、无所事事、懒惰、追求经济活动或者干脆追求金钱。”[3]

“美育”这一概念的明确提出和系统论述,是从德国美学家、“美育之父”席勒与1793年写成的书信体著作《美育书简》开始的。席勒将“美育”的内涵界定为“情感”与“自由”。[4]他的美育理论是一种作为世界观的本体论理论,将审美看做人的本性和人的解放的唯一途径,也是一种人生美学,旨在克服现实生活中人性的分裂,实现人性的完整。这是席勒针对工业革命时代工具理性对人性的压抑、人格的分裂与教育扭曲的反驳,对新的有利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教育的呼唤。席勒认为,只有以美与崇高结合为一个整体的审美教育,才能使人性达到完整,使人由必然王国,经过情感的审美王国,进入道德的自由王国。

2024-09-30• 以古诗词歌曲对学前儿童进行审美教育
审稿意见一、总体评价本文《以古诗词歌曲对学前儿童进行审美教育》探讨了利用古诗词歌曲对学前儿童进行审美教育的理念与实践,选题新颖,视角独特,符...
2022-06-21•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独特性
一、审美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语境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是人类实践自然规律性和遵循主体内在需求目的性活动的积极成果,是历史发展...
2021-05-12• 审美教育美术教学强调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审美教育美术教学的创新是要符合不同学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主要以引导为主,让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从广泛的文化情...
2020-08-05• 基于部编初中教材的语文审美教育探析
《基于部编初中教材的语文审美教育探析》为作者:邵伯春最新的研究成果,本论文的主要观点为将审美教育渗透在语文课程之中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全面实施...
2013-11-14• 试论高校艺术审美教育的内涵
试论高校艺术审美教育的内涵摘要:本文在明确了艺术审美教育含义的基础上,认为高校加强艺术审美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最后提出了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