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3.1四气五味及归经的分析本次统计中,统计了治疗血瘀型DF药物的性味及归经。研究发现,药性以温、寒为主,平次之。温性多补,多有活血通络、温中散寒
3.1四气五味及归经的分析 本次统计中,统计了治疗血瘀型DF药物的性味及归经。研究发现,药性以温、寒为主,平次之。温性多补,多有活血通络、温中散寒之功,有扶正以祛邪、治病以求本之意。寒性多泄,多有清热解毒之功。药味以甘、苦最多,辛次之。《珍珠囊》中有言:甘主缓…能缓急调中。除此,甘味能和能补,多具调和诸药及补虚调中之效。苦者,主坚,能泻、能燥,苦味为咸,咸能入血,故有一定的活血化瘀、泻火解毒效果。辛主散、能行,具有行气、行血、发散之功,故能疏经络、化瘀血。有研究显示,辛能行血,苦能逐瘀,具有降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液黏度、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抗血栓、抗炎等作用[8]。药物归经方面,归肝经的药物最多,归心经、脾经者次之。肝主疏泄,调节一身之气,唯有肝气调达,全身气机方能畅通,气机通而不滞,才能避免瘀血形成。同时,“肝主藏血”,具有贮藏及调节血液、防止出血之用。其疏泄与藏血的功能相辅相成、相互为用,从而保证气血的正常运行。处方药物出现频次≥20次的药物中,当归、川芎、赤芍、红花、牛膝、桃仁等活血化瘀养血药多归于肝经,诸药合用,共奏行气养血活血之效。桃仁、红花、丹参、生地、鸡血藤、桂枝等药物入心经,而“心主血脉”,具有推动血液运行及“奉心化赤”之生血之功,故入心经起效后,可使脉道通利,血流通畅。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统领一身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