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成就动机在性别和户籍上具有交互效应
更新日期:2022-03-28     浏览次数:176
核心提示:一、研究缘起与假设班杜拉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指个体具有完成某项活动或任务的信念,能够体现个体的自信心[1]。学业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在

一、研究缘起与假设

班杜拉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指个体具有完成某项活动或任务的信念,能够体现个体的自信心[1]。学业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在学习情境中的体现,指学生对完成学习任务和对完成学习任务所取得的成绩的感受。研究发现,对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学生学业成绩,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2]。在影响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内外因素中,其中成就动机是影响学业自我效能感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3]

成就动机的概念由N.A. Murray提出的“成就需求”衍生,D.C. McClelland正式提出成就动机这一概念,并与社会进程进行了联系。Atkinson将认知纳入到成就动机中来,并提出期望价值-成就动机理论[4]。该理论奠定了成就动机的理论基础,他对成就动机的定义被广泛使用,此后Wigfield、Ausubel、杨国枢等学者根据需要从不同角度对该理论进行了扩充。因此本研究认为成就动机是指个体追求进步并达成目标的内在推动力量。它作为稳定的人格特质具体表现为个体的事业心、责任心、进取精神以及自我实现等外在形式,在行为上表现为个体追求成就的内在动力。从目前的研究结论上可以得出成就动机受个体自身因素及环境因素的交互影响。其中个体因素包括认知、行为特征、心理因素、生理因素、能力等[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