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解释变量为区域经济密度(ued),借鉴匡兵和卢新海(2016)的做法将区域经济密度定义为单位建成区面积上的二三产业值来表示[12];解释变量为研究生就业规模(pg),以区域内就业人员中研究生就业人数占比来表示。基于区域经济密度发展的相关研究,考虑到的控制变量有单位建成区面积房地产开发额(ied),其反映的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土地投入;旅游收入(ti),其反映的是区域经济效益;外商投资(fi)和高速公路里程(em),反映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
(二)数据来源
研究对象为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区域,分析单位为省级行政区域,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区域的划分参照中国统计年鉴。因数据的可得性,研究范围不包括西藏、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为了消除量纲,分别将各数据进行0-1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