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民生思想的萌芽
更新日期:2022-04-07     浏览次数:160
核心提示:1.哲学语境:人与自然是休戚与共的生命共同体之应然生态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人、自然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在马克思之前,以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为代表的

1.哲学语境:人与自然是休戚与共的生命共同体之应然

生态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人、自然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在马克思之前,以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为代表的哲学家已进行了思考。黑格尔在《自然哲学》中阐明:“自然是作为他在形式中的理念产生出来的。”[]由此得出“现实的人和现实的自然界不过是成为这个隐蔽的非现实的人和这个非现实的自然界的谓语、象征”[]的结论。黑格尔认为,自然是绝对精神外化、现实化的产物,他将“抽象”的内涵赋予“自然”和“人”的概念,形成了“抽象的自然”和“抽象的人”,且认为二者在绝对精神的辩证运动中方能统一,由此走向了唯心主义。费尔巴哈在世界观上克服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试图从人本学唯物主义的哲学立场认识人、自然及二者的关系。他认为,“新哲学将人连同作为人的基础的自然当作哲学唯一的,普遍的,最高的对象——因而也将人本学连同自然学当作普遍的科学。”[]即是表明唯心主义哲学终将被研究人与自然等的“新哲学”所取代。他进一步指出,自然界是“只由自己可以说明的、只从自己派生出来的东西”[]。可见,费尔巴哈虽然坚持了唯物主义的立场,但在他眼中,人与自然是抽象、孤立的存在,在对人、自然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理解上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抽象直观”的泥淖。综上可知,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自然观、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自然观均未真正洞悉人与自然及其内在关系。

2024-10-12•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美好生活探析
审稿意见:标题:《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美好生活探析作者:杜娅萍,胡凯投稿期刊:《新青年(珍情)》审稿意见:本文深入探讨了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