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的发展洪流奔涌袭来,乡村社会原有的文化与教育制度发生着结构性变迁,本土化与向土性的缺失是阻扰乡村教育发展的根本困境。一方面,本土化的缺失意味着乡民保护本土的意念的削弱。被现代教育和城市思维离心的乡村教育失去了本土化的哺育,他不再是本土的、内生的而是跨域的,脱域的。导致乡民对本土教育失去信心,乡村人才外流,乡村渐渐出现“空心化”。
另一方面,向土性的缺失意味着乡民奔赴城市的意念的加深。向土性中的“土”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乡民们心中对土地的依恋,二是乡村中实实在在的土壤。向土性的缺失是情感特质的缺失也是土地本身的缺失。与现代化对应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在乡村中兴起,其实质是:使传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结构、社会制度体系、社会主体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实现现代化转型,现代化意味着社会活动更加合理化与科学化,现代化社会的公民的行为更加文明化,权利更加民主化,现代化社会中的物质极大的被满足、生活便利程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