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可靠性建模与评估、产品建模与仿真、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等技术的兴起和广泛应
用,生产制造活动的各个阶段均可以在虚拟空间中表达,这促使可靠性技术与数字孪生技术
实现深度融合[7]。为解决发射前火箭起飞安全性分析与控制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问题,金杰等
设计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火箭起飞安全系统。该系统通过构建虚拟仿真场景,实现了火箭起飞场景数字孪生体的演化,提高了火箭发射的可靠性,为火箭安全起飞提供了保障[8]。刘
魁等将数字孪生概念与航空发动机可靠性相结合,探索可靠性数字孪生在航空发动机全生命
周期的潜在应用,将促进数字孪生的物理实现[9]。从广义的角度,可靠性数字孪生要求从微观
原子级到宏观几何级,对潜在生产或实际制造产品的虚拟可靠性信息进行全面描述,是通过
构建物理实体与虚拟空间的全要素数字化映射,对物理实体的可靠性特征、可靠性行为和可
靠性性能进行描述和建模的过程和方法[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