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航规章源于欧美法律法规体系。美国法律领域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对人工智能技术数字化应用进行探索。Elevate公司以Stanford Core NLP为核心组建了LexNLP,利用大量法律数据库对模型进行预训练,使得模型能够胜任法律专业术语的自然语言处理,实现计算机对法律文书中地址、日期、版权、逻辑关系等关键信息的自动提取。在此基础上,LexNLP具备基础智能判断功能,能够判断文本类型是否属于合同,进一步判断语句及段落的类别。[2]因法律领域与适航领域的相似性,上述案例对适航数据关键信息提取、适航数据内容分类判断具有借鉴意义。
在适航认证领域,有学者指出认证是生态制高点,远超越产品、技术,也超乎专利、标准、人才之上。[3] 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作为全球一流的适航审定机构在2019年发布《EASA人工智能路线图》对欧洲航空业2020至2035年的人工智能发展工作进行远景规划,从航空安全角度进行了人工智能技术部署。为提高公众对人工智能的信任度,EASA基于欧盟道德准则提出人工智能可信度分析模型,模型包括学习保证、人工智能可解释性和人工智能安全风险减缓三大模块。在此基础上并明确了EASA在AI框架、机构发展、技术发展、战略合作等方面的工作目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