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鲁镇中,封建势力的守卫者与受传统思想秩序的压迫者是最为常见和突出的两类人物形象。前者既有封建权力的捍卫者,如鲁四老爷、丁举人之类,也包括自觉合于传统思想而奔波劳碌的大众,如咸亨酒店的顾客,这类群众在堕落者面前总以漠视哂笑的看客姿态出现,“脖颈都伸得很长”,如“被无形的手捏住”而“向上提着的许多鸭”。被压迫和被围观者则表现出“不合时宜”的落魄与无奈,孔乙己的潦倒、祥林嫂的枯槁,都成为文学丛林中经典的人物画像。
探究这两类人物形象的心理与所在空间的关系,实际上可以用在场与逃离来形容。在此之前,我们需要明确鲁镇作为特定社会空间的内涵。法国思想家列斐伏尔说过,空间“看起来好似均质的,看起来其纯粹形式好似完全客观的,然而我们一旦探知它,它其实是一个社会产物”,“空间中弥漫着社会关系;它不仅被社会关系支持,也生产社会关系和被社会关系所生产。”鲁镇作为人们所生存的空间,不仅在地理上给予人物赖以生活的基础条件,也为人物提供了社会交往与活动的基本场所。因此,鲁镇这一传统的中国乡镇内部,在历史的演变与发展之中,逐渐形成了以封建权力掌握者为中心、以传统思想占主导的居民为支撑的社会关系,与此同时,这样的社会关系也影响与改造着鲁镇的空间格局,让它成为充斥着传统意识形态和稳固权力体系的社会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