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破坏表现为与地震同步出现的同震破坏,震后因地质环境改变而导致的间接破坏,对于泥石流主要表现为间接破坏的激活、加剧和新生。震后泥石流在启动模式程度、物源量统计方法、动储量实际参与泥石流活动等都与现行泥石流治理规范有较大偏差,表现为泥石流更加易发、泥石流所需雨量更小、参与泥石流活动的物质更多、运动危害更大、治理难度增加等。崔鹏等认为震后泥石流的容重约提高10%~30%,流量可增加约50%~100%[7-8]。唐川等认为震后区域泥石流启动雨量降低了14.8%~22.1%,小时雨强降低25.4%~31.6%[9]。
泸定县地处青藏高原地震区的鲜水河地震带、安宁河地震带及龙门山地震带交汇部位,鲜水河地震带地震活动性最强烈,对本区起主控作用(图6)。2008年“5.12”汶川地震和2013年“4.20”芦山地震引发了震区及周边地区大量的次生地质灾害[10-12],使震区泥石流进入活跃期,在后期降雨作用下形成严重的泥石流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