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茅盾清晰地为倪焕之十年奋斗勾勒出合乎时代说法的轨迹,他操作这套话语比叶圣陶娴熟。叶圣陶也认同这种说法,但要用文学方式描述出来,将之写成一桩有
茅盾清晰地为倪焕之十年奋斗勾勒出合乎时代说法的轨迹,他操作这套话语比叶圣陶娴熟。叶圣陶也认同这种说法,但要用文学方式描述出来,将之写成一桩有血有肉的“事”,就不易。茅盾将此归咎于“大概那时作者是急于要完篇,下笔时已经没有写前半部时那样周详审度踌躇满志的心情,而《教育杂志》一年十二期的结束也已逼近,事实上不能容许作者慢慢地推敲,怕也是一个原因罢”。实际上,第二十章至结束还有三分之一篇幅,三、四个月的时间,不算“逼近”结束。而且隔年出版单行本,叶也可以从容修改。可见他不是没时间慢慢推敲,而是写革命运动中的人物,不好操作。文学就是文学,以写实见长的叶圣陶,不可能越过相关细节而让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者的倪焕之一夜之间变成无产阶级的集团主义者,它得合乎倪焕之的性格心理逻辑。何况还有善良、正义、亲情诸品质的规约。小说中,观念与情理常有相悖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