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个体的亲身经历外,政策制定者、科学家等通过新闻或其它媒介传递的第三方信息[14] 是公众感知气候变化的另一途径。由于微观个体的活动范围、生活经验等都具有强烈的局地特征,难以对气候系统的宏观变化做出科学准确的判断,部分公众也倾向于依赖科学家[14]、媒体[14]和政治家[15]对气候变化相关事件的描述来侧面感知气候变化[16]。而近年来科学家对极端天气事件的归因研究以及媒体对极端天气事件的报道有所增加,且主流媒体倾向于将高温热浪、极端洪水和干旱与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相联系[17, 18]。因此,越来越多的非直接经历者通过自身认知模式或新闻媒体归因报道,从极端天气事件感知气候变化。尽管极端天气事件等的亲身经历和第三方信息被许多研究证实能影响公众的气候变化感知,但其影响效果因不同个体的性别[19]、年龄[20]、政治立场[21]、国籍[22]及文化价值观[23]等差异而有所不同。因此,基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公众对于气候变化的感知状况不能简单地沿用国外或局部地区的已有研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