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宗教仪式曾作为民族内共同性需求,承载着民族群众的某些需要,对于解决民族群众的心理冲突、群体关系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近年来举行民族宗教仪式出现“讲排场”“从众”等现象,增加了民族群众的经济压力,严重影响了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民族地区的小康水平,阻碍了共同富裕进程。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第十次会议中强调:“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要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民的共同富裕,要“富口袋”,大力弘扬绿色简约生活的文明观,家家“仓廪实衣食足”;也要“富脑袋”,不断充实农民的精神头脑,“知礼节明荣辱”。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中指出要“努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可见,从中央到地方对农村农民的共同富裕都非常重视。2021年4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法》中提出要“搭建社会工作服务平台,支持和引导其通过多种方式服务乡村振兴。”金融社会工作秉持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促进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富裕和精神生活富有的实现,可缓解民族群众的金融风险、寻找金融机会、进行资产积累等,分阶段促进民族群众共同富裕。本文以高坡苗族为研究对象,对“乌牛祭祖”仪式过程中的消费结构进行人类学、社会学的分析,思考如何从共同富裕视角下,使用金融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探索金融社会工作介入民族地区宗教仪式过度消费以及风险防范的路径,以期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和谐稳定发展,为扎实推动民族地区共同富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