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 » 哲学 » 正文
涡电流分选机起源
更新日期:2022-05-16     浏览次数:132
核心提示:涡电流分选机起源于科学家爱迪生先生,当时主要用电磁铁 20世纪70年代发现了具有高矫顽力和剩磁的磁性材料,如SmCo和NdFeB化合物,这促使了静态场源作

涡电流分选机起源于科学家爱迪生先生,当时主要用电磁铁 20世纪70年代发现了具有高矫顽力和剩磁的磁性材料,如SmCo和NdFeB化合物,这促使了静态场源作为动力场源的可行替代方案的发展。增加涡电流分选分选效率的思路典型就是增强磁场。增强磁场有两种思路,一种是扩大磁场,另一种是增加磁场强度。排列磁体,一般来说,是一种扩大磁场的方法。1973年,mallinson[5]发现了一种特殊的平面结构,这种结构具有一种独特的性质,即所有的磁通都从一个表面逃逸出来,而没有磁通离开另一个表面。1980年,halbach[6]将这种特殊的结构应用到实体,即海尔贝克阵列。2000年,mallinson[7]系统的对这种单侧通量结构进行了统一的数学分析,还介绍了其主要的应用场合。现代涡电流分选机广泛利用的是人工合成扇形妆铁硼永磁体N-S极交替均布于磁辊表面(如图二所示)通过转动产生时变磁场,磁场的分布情况直接受永磁体的大小、形状及排布情况的影响。复杂、异形、薄壁铜铝件利用涡电流分选机分离最大的影响因素在于永磁体磁场的有效作用范围,受永磁体本身剩磁感应强度以及儿何形状因素影响,对有效作用范围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针对现有的N-S极交替排布磁辊、halbach阵列排布的磁辊及双层halbach磁体阵列的磁场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双层halbach磁体阵列的磁场强度大约高于普通NS极交替排布阵列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