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不仅可影响肝微循环及肝灌注,更可通过直接细胞毒作用导致肝细胞损伤,从而引起肝性黄疸[9]。感染引起肝性黄疸的主要作用机制可简述为以下几方面:(1)感染时机体可产生分泌大量生物活性物质,如内皮素、肿瘤坏死因子、组胺等,这些物质可致肝脏微循环障碍,肝内胆红素代谢受抑制,胆红素排泄减慢;(2)感染时毒素侵入宿主细胞,机体通过提呈抗原产生效应细胞而杀伤被感染的宿主细胞,导致宿主细胞溶解死亡[10],毒素亦可通过影响肝脏线粒体膜上蛋白的表达量而使肝组织 ATP含量降低,肝细胞不同程度的嗜酸性变、肿胀变性及脂肪变性[11-12]。肝细胞的损伤和裂解均可导致白蛋白生成减少,肝酶活力降低,未结合胆红素量增多,从而引起黄疸;(3)感染亦可导致红细胞破裂,从而产生大量胆红素,异常升高的胆红素具有细胞毒性,可对肝脏造成损伤[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