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鼻窦炎属于祖国医学之鼻渊范畴
更新日期:2022-05-20     浏览次数:191
核心提示:慢性鼻-鼻窦炎属于祖国医学之鼻渊范畴,又名脑漏、脑渊、脑渗等。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少阴之复,甚则入肺,咳而鼻渊。《素问气厥论》:胆移热于

慢性鼻-鼻窦炎属于祖国医学之鼻渊范畴,又名“脑漏”“脑渊”、“脑渗”等。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少阴之复,甚则入肺,咳而鼻渊。《素问·气厥论》:“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传为衄衊瞑目。故得之气厥也。”《张氏医通·卷八》曰“鼻出浊涕,即今之脑漏是也……要皆阳明伏火所致。”沈金鳌谓此病:“由风寒凝入脑户,与太阳湿热交蒸而成,或饮酒多而热炽,风邪乘之,风热郁不散而成。”中医学认为鼻渊多由于脏腑失调,邪犯鼻窍;脏腑虚损,鼻窍失养,运化失职,痰浊凝聚鼻窍等而发病,临床尤以肺气虚寒证多见,治以补益肺脾气虚,化痰祛湿等为法。我国传统医学中的灸法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指导,借其缓慢而持久的热力,通过经络传导,对人体全身起到一定的刺激性作用,从而达到温散寒邪、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17]《灵枢》:“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曾言“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可见灸法在古代是除针、药之外的又一重要疗法。其中的隔姜灸通过结合生姜之温性与艾火之热力,具有温经通络,散寒除湿,扶助阳气的作用,能广泛的应用于虚寒、寒湿等证。如杨继洲的《针灸大成》中记载:“灸法用生姜切片如钱厚,搭于舌上穴中,然后灸之。”本研究采用的隔姜灸疗法中所选取的印堂穴及迎香穴在面部,通过穴位治疗可调节机体免疫,平衡阴阳、扶正固本。现代医学发现中医传统灸法能够调节人体免疫反应,可通过影响人体CD3、CD4等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细胞的数量及功能和调节免疫分子如白介素(IL)、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FN)、免疫球蛋白(Ig)等的产生及分泌,起到调节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从而为灸法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现代科学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