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 » 教育 » 正文
“江汉朝宗”的跨文体、跨媒介传播与经典化形塑
更新日期:2022-05-20     来源:江汉论坛   作者:燕颖  浏览次数:114
核心提示:江汉朝宗意象的经典化从出现即已开启过程,通过在文本中的反复重现行程。这种重复行为,实则是知识在不同时代精英群体中的记忆与再现行为。江汉朝宗作

“江汉朝宗”意象的经典化从出现即已开启过程,通过在文本中的反复重现行程。这种重复行为,实则是知识在不同时代精英群体中的记忆与再现行为。“江汉朝宗”作为经典意象,从上古的《尚书》《诗经》到清代的制科召试“江汉朝宗”诗、翰詹大考“江汉朝宗”赋,其四海会同这一最重要的的典故意义几乎没有任何改变,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封闭性,意味着知识的凝定。意义稳定、知识凝定,反映出的是知识群体对这一经典意象跨越时空的文化认同,所以它的经典化实际上是一个文化累积的过程。“江汉朝宗”作为君臣宗藩四海会同的政治象征时,一般有两种具体的代指意义:一是地方藩镇、官员进京述职,二是表示万国来朝的大一统盛世气象。之所以出现多重文化意涵,从传播学视角来看,是因为“江汉朝宗”形象在传播过程中面对的是一个混层的传播群体,是布衣文人与在朝文人、僧人同时参与传播与接受的局面。这种局面带来的是对这一形象意涵理解的分化,在原有意义基础上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变异。这只是从“江汉朝宗”作为政治象征的内部来考察得出的结论。从它兼具自然地理概念、政治象征、家庭伦理符号三重意涵来看,它的这三层意义没有改变过,体现出意义空间的稳定性。“江汉朝宗”相关作品存世不少,意义空间的稳定说明其作者、读者群体层次比较单一,形成的是较为单一的知识精英内部参与传播与接受的格局。在这一格局下,“江汉朝宗”意象的意义,在传播与接受过程中几乎没有产生变异,沿着顺同的脉络,构建了这一经典意象。“江汉朝宗”的经典化形塑,与其跨文体、跨媒介传播有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