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1]。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将其定义为以骨强度下降和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2]。随着我口老龄化日益严重,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严重影响健康的慢病性之一,其最严重的后果是骨质疏松性骨折[3]。由于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且其起病隐匿,常在造成严重后果后被重视,继而被诊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早期并快速诊断骨质疏松症,是对其进行预防及治疗的关键。骨密度值(bone mineral density, BMD)是指单位体积(体积密度)或者是单位面积(面积密度)所含的骨量,其检测是骨质疏松症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4]。检测BMD的方法很多,国际上普遍公认的两种方法分别是双能量X射线吸收测定法(double em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技术和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 QCT)检查。其中DXA测量的骨密度值是目前国际学术界公认的骨质疏松症诊断的金标准[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