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单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利用课程建设及课堂教学来展开思政教育,课程与思政相辅相成且相互促进。“课程”在这里不仅有包括思政课在内的全部课程,还有在这之外的其他内容。思政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一直十分明显,但随着教育要求的不断增加,其他课程的思政教育要求也愈发强烈,进而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课程思政关注的重点。课程思政是依托专业课程、立足课程育人理念,力求课程与思政的融合与统一。课程思政具有协同性、多样性与隐教性等特点。关于协同性的体现,是课程思政以“三全育人”协同教育机制为依托,强调各课程教师的协作与思想价值在教育全程的贯穿,形成科研育人、管理育人、组织育人、实践育人的育人机制,由此产生长期的协同效应,不断提升育人质量[2]。多样性特点体现于课程思政的内容丰富与形式多样,当中涵盖公共课、实践课与专业课等众多思政课外的课程,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魅力与特点,且蕴含的思政元素也不尽相同,表现出了不同的渗透优势,能够有效减轻思政教育给学生带来的枯燥、单一及反感的情绪。此外,课程思政也属于是一种隐性教育,是以隐蔽性的方式做到情景与环境等因素的科学应用,就潜藏于当中的教育意图充分渗透至学习者的意识与思想中,让学生能够在无形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