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概念形成之初,教师选择易于学生置身感受的真实情境,激发求知欲,有效提高课堂参与度。在情境中学生从个人经验出发,在学习动机与思维目的驱动下,从感性材料中获取体验信息,帮助学生从“理解”这一低阶思维能力过渡到“应用”与“分析”的高阶思维能力。在体验型的真实情境中主动学习建构概念,感受认知、环境与身体的有机统一,进而提升分析与创造能力[3]。
例如针对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学习,教师播放微视频,展示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信息传递的实例,如孔雀开屏、萤火虫发光、光与植物开花、飞蛾扑火等,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会自然界的“信息”,形成初步概念。再请同学诵读“红尘雾里醉梳妆,巧戏鲜花品蜜香”“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等反应信息传递的古诗词,引导学生质疑:花朵如何吸引蝴蝶?不同生物有哪些求偶方式?小鸭如何感知季节的变化?学生合作总结并区别化学信息、行为信息与物理信息,并明确构成“信息源”、“信道”、“信息受体”等概念,突出训练学生的归纳推理、抽象概括能力。除了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理解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还可以创设体验型的情境,实地感受农业生产方面的应用。真实情境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由低阶向高阶转变,在概念学习中注重对各种真实案例做出区分组织,调动学生动用决策、组织、归因、评价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