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城市建筑业、服务业等二三产业的需求扩大,使很多农民放弃土地耕作种植转移到非农业的领域。例如外出打工、外出经商等,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使农村土地出现富裕现象,紧张的人地关系得到缓解,甚至出现土地搁置情况。
2.当前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民的身份不再单一,他们会选择从事经商、个体、当包工头等等。由于农户个体异质性,使得农户的收入与观念等方面出现巨大差别,这也影响土地流转意愿与决策行为。许恒周和郭忠兴(2011)的研究结果表明[3]:文化程度、职业类别、非农收入比重、是否具有非农就业技能及是否拥有转让权对土地流转有正向影响,年龄则对土地流转有负向影响。
3.农业是我国发展的第一产业,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但随着社会技术的进步,农业也从传统阶段跨越到现代阶段,农民也从以前土地经营靠天吃饭这种观念转变为技术创新。随着我国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国家惠农政策的完善与普及为小农户在农业种植上提供了更多的政策保障。例如对农村生活上无依无靠、缺乏行动能力的农户实行“五保户”政策;对土地受灾的粮食实行补贴 ,对小麦种植进行每年按种植面积补贴。尽管我国农村补贴政策越来越丰富,但是由于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庞大、农业政策仍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农户的就业方面仍然得不到保障,二元社会体制的影响使广大农户认为土地仍然是最根本的生活安全保障[4],只要有土地就不会没有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