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教育是在一定的场域中进行的,这里所说的“场域”是一种关系性存在,“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network),或一个构型(configuration)”。[4](P133)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则使思想教育的场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其中既有激活思想的机遇,也有倒逼的压力。
1.同向运动的外部环境场域
有效的激活离不开外部环境场域的支撑。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想观念在多年的灌输之下早已为人们所熟知,而在现实中之所以会出现入脑不入心、知行不合一的困境,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这些思想观念仅仅是作为静止的、被动的知识态存在,处于休眠待激活的状态。在这个时候,教育者必须“要直接从现实中寻找工具,用在现实中发生的有影响的事件来触动和刺激相应的理论,触动和刺激他们的心灵,把它们的思想观点与现实热点联接起来。”[1]而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促使外部环境场域发生了与思想教育同方向的运动,为激活思想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外部条件。首先,抗疫斗争不仅充分展现了我国强大的制度优势、雄厚的综合国力,而且锻造了伟大抗疫精神,“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5](P12)大环境的渗透、感染催生了一种非常有利于思想激活的心理氛围。其次,在抗疫斗争中涌现出无数的生动感人的真实事件,这些“有影响的事件”正是用来激活思想的最佳素材和最有力的工具。在这种同向运动的外部环境场域助力下,教育者只要顺势而为,用“有影响的事件”刺激教育对象头脑中储存的思想观念,就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催化其知、情、意发生联动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