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建设起源于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上提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高校也因此掀起了课程思政建设的热潮。2017年10月召开的十九大继续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下入党代会报告;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及同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这一系列论述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也使得师生对课程思政建设有了更深的理解。在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即课程思政基本成型。
课程思政是新兴事物,其最终目的是把大学生培养成有坚定理想信念和过硬学识能力的未来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1]。近几年从上海、北京等地实践探索,到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整体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已经实现了从外延到内涵的模式转变,经文献研究发现当前的研究成果主要是聚焦在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价值阐释、路径方法等方面,为课程思政建设的推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但是课程思政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需要根据自身知识储备、学科特点进行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