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理想社会目标的表达和设定
更新日期:2022-06-02     浏览次数:139
核心提示: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小康与大同社会打开中国古典文献,可以看到,小康世界和大同世界曾是古代社会国人对理想社会目标的表达和设定。中国人对理想社会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小康与大同社会

打开中国古典文献,可以看到,小康世界和大同世界曾是古代社会国人对理想社会目标的表达和设定。中国人对理想社会目标的向往和追求绵延几千年,不仅设定憧憬而且努力探索尝试。关于未来理想社会的秩序格局,先师孔子在《礼记》第九《礼运》中提出和阐释小康世界和大同世界的社会理想目标。孔子说,“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显然,孔子认为社会财富分配不均导致冲突与不安,而一旦利益均平安同,就会上下相安,邻里和睦,社会有序。孔子把自己的理想社会论证分成两个部分,其最高的理想社会是大同世界,次之是小康社会。这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礼”不能寓之其中,所以全无用处,而小康社会则与礼互相融合;前者社会目标近乎是完美但难以实现,后者虽差强人意但符合现实社会要求。因此,社会发展只能顺势而为,循机而行。大同社会距之遥远,只得降其次而为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