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人到壮年,他徙知徐州韬光养晦、政绩颇丰,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位近乎完满的苏轼:他为百姓爱戴、受皇帝嘉许,黄楼便是他的勋章,在欧阳修走后,他也
人到壮年,他徙知徐州韬光养晦、政绩颇丰,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位近乎完满的苏轼:他为百姓爱戴、受皇帝嘉许,“黄楼”便是他的勋章,在欧阳修走后,他也成为了一代文坛领袖,秦观、黄庭坚等人纷纷自荐,林语堂说他是“中土鸿儒之冠”⑫并非虚言。与熠熠生辉的前半生相比,“乌台诗案”称得上是他人生的“至暗时刻”,不仅是仕途近乎中断,更让他饱尝人情冷暖,对他的身体和心灵带来极大冲击,但苏东坡并未放弃人生,正如他少时批评贾谊不会处穷,他没有自怨自艾,只是洗尽铅华地自省。这种自省,不是向命运低头,而是近乎残忍的、恳切的剖心自问,在功成名就、遭遇劫难后,仍然愿意洗尽铅华,试图寻回最本真的自己,以觅得余生的心灵依归,刀刃向内,何其清醒,刮骨疗毒,何其不易?苏东坡是在一次次“问余生”的过程中成长、成熟的,火山喷发后的灰烬中往往能生出最茁壮的树木,因为灰烬里有丰富的养分,这是灾难后的回馈,只有如苏轼一般的猛士能够置之死地而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