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侠文化在近代的历史流变
“侠”不是一种专门职业,不构成一个稳定的社会集团或者社会界别,与其说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社会集团,不如说是一个具有特殊气质的社会人群。当代学者有关“侠”的起源看法不一,吕思勉、陈山、顾颉刚等都有过不同程度的论述。大体而言,他们认为“侠”是从古代中国“士”这一阶层中逐步演变出来的,周王室的衰败带来了士阶层的崛起,而这些“士”则都是武士。当然,侠不仅是一种社会群体,也是一种精神品质,更是“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的一种特殊现象”。当侠以其道德文化形态推衍于社会各阶层之时,已然成为一种人格象征。
侠文化在近代的复炽,与国内的民族危机,国外日本的成功兴起密切相关。甲午战败后,改良派和革命党都积极倡导“尊侠力,伸民权”(加双引号的,一定要有出处,否则不加!)。唐才常发表《侠客论》,章太炎作《儒侠》,梁启超也大力宣传狭义精神。谭嗣同更是那个时代“侠”之斗争精神的代表,豪言“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当时的仁人志士认为日本在近代兴盛,武士道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