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庄子》中“畸形人”形象看庄子的生存哲学
摘要:由于“残疾人”和“畸形人”异于常人的身体状况而把他们归为一类进行探讨,可以发现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说对“残疾人”持一致的关怀思想,并力图建立一系列的社会救助制度,而且这一社会群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表现出“形残重名”的心理特征。与之相比,庄子更加注重个体生命心灵的自由与充实,他笔下的“畸形人”具有不依靠他人而从容淡定,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追求内心的充实与平和,秉持“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的处世原则;坚持安顺自然,不为名声、哀乐、生死等形骸之外的事物所累的生存理念,显示出其“内向性”的生存哲学。这一生存观念影响了魏晋时期的文人精神,文人们展现出逍遥生活的隐逸精神,并且出现了一批具有愤世态度的异端与狂狷之士。
关键词:“残疾人”;《庄子》;“畸形人”;生存哲学;文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