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曹新炜1
(1. 西安科技大学,西安 710054)
摘要:中国的艺术教育经过了近十年来“跨越式”的发展,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亦带来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既有教育体制内的原因,也有社会环境和需求改变等体制外的原因。本文就这些现象和原因做深入分析,研究了艺术设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关键字:艺术设计教育,体制内,体制外,可持续,发展模式
Abstract:With nearly 10 years development, China's art design education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 while also brought a lot of problems. These problems have education system reasons inside and social environment and demand changes outside. This paper has researche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odel through a thorough analysis of the art design education.
Key words: Art education; Inside system; Outside system; Sustainability; Development model
引言
以时间为标尺对中国的艺术教育做划分,可以将其划分为前发展阶段、低发展阶段、高发展阶段和可持续发展阶段[1]。其中,前发展阶段指的是解放前我国的艺术教育,如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等所进行的开创性教育工作;低发展阶段从解放后至改革开放以前,其时艺术教育经历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稳步发展期和文革的萧条期;高发展阶段主要涵盖改革开放以后至今三十年间,尤其是近十年来的“跨越式”发展阶段;在此阶段,我国的艺术教育单从数量上已经可以和发达国家相抗衡了,如我国目前1000多所高等院校中开设艺术类专业的竟达600多所[2],而专业的外延也有很大的扩展——从原来多以纯美术为主体发展到有美术、音乐、戏剧、雕塑、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动画等多个专业。然而,目前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的质量问题日益凸显:艺术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应肩负怎样的社会责任?如何走一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以上这些问题都亟待艺术教育从业者思考,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下,让我国的艺术教育重新回归其本源和初衷。
1. 目前艺术设计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文献综述
2009年,几名来自上海的中学生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组织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简称PISA)考试中获得了阅读、科学和数学项目的世界冠军。尽管此事件引起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于中国教育体系的警觉,但中国的教育工作者不应为此过多庆幸。华尔街日报刊载学者江学勤的观点,即中国教育这种唯分数论的体系,存在诸多问题:如培养的学生会丧失学习的好奇心和自觉性,学习动力不足,缺乏想象力和自律,社会实践能力欠缺[3]。而这种现象,也普遍存在于国内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中。对于目前存在的种种弊端与不足,做文献综述如下:
文献[2]将我国当前设计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概括为:基础薄弱;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主要是相当部分设计艺术教师从学校到学校,与市场严重脱节,纸上谈兵的情况比较严重;教育理念滞后。设计艺术教学的办学理念是培养应用型复合性的设计艺术专门人才。但部分高校对设计艺术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课程体系上仿效文学或绘画教育,偏重于由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模式;设计艺术教育的评价体系和监控体系没有考虑艺术设计本身的规律和特点;艺术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弱。
文献[4]从艺术类专业课程建设的角度,指出当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专业目录的调整与课程改革的严重滞后;专业发展过热与教学应对策略的缺位;技能型为主的专才教育抑制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1.2艺术设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的总结上述文献的要点,结合调研普通高校的情况,将当前艺术设计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招生制度和艺术生源的问题。在艺术招生制度上,目前仍非常注重技能考核,而不太注重对考生全面素质的考察。如以普通理工科院校招考艺术生为例,专业课考试考素描和色彩两门,高考成绩仅供参考。对于人才素质要求较高的设计类专业而言,这种考核手段过于单一,无法真正了解考生是否具备入学所需的专业素质和技能。一刀切的考核方式,也容易把一些对艺术真正热爱,而可能存在偏科的学生拒之门外。目前,社会上普遍认同艺术生生源素质不高的观点,有“一流学生上重点(重点院校),二流学生上普高(普通高等院校),三流学生上艺术”的说法,虽然不尽全面,但代表了目前的大众观点。其实,在很多发达国家,艺术工作者都肩负着为社会公众提供一流审美和艺术服务的重任;而在我国,却对美育和艺术工作存在如此偏颇的看法。这种现状亟待改观,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几方的切实努力。
二是艺术师资。同国际上艺术学院的师资情况相比,我国高校艺术学院的师资情况并不乐观。尽管从各校的官方统计来看,具有高学历和高职称的教师往往占到一定的比例,似乎已能够满足教学需要。但认真考察,发现有几个问题较为突出:从高校扩招以来,大量没有从业经验的学生转变身份成为廉价的艺术类教师,这些教师从学校进入学校,没有任何艺术工作的实践经验,教学时又不能做到因材施教,误人子弟在所难免;大多数艺术专业教师并不具备国际化的眼光,无法准确把握艺术类学科当前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未来趋势,再加之各个院校之间本身存在的封闭性,大多数教师鲜有与同行和企业之间的交流,最终导致“小农”的固步自封。
三是管理体制。目前艺术专业所依附的环境,有美术类院校(主要以八大美院为主),综合类大学(以重点院校为主),具有行业特色和地方特色的理工科院校,以及高职高专院校等。不同的院校环境会有不同的高校“微气候”,但最终要办好艺术类专业,都需要既重视本校实际情况,又重视艺术类专业的自身学科特点。比如艺术类专业的排课,就无法像理工科专业那样安排循规蹈矩的做安排,而可能会集中数周上完,或采取设计和调研相结合的方式。
2. 影响艺术教育的因素
发展可持续的教育,其核心是正确的处理好两个关系[5]:一是“人与外在环境”的关系;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节从这一核心要件出发,将影响艺术教育和谐发展的原因概括为:体制内的原因和体制外的原因。其中,体制内的原因牵扯艺术教育管理者、教学者与学生的关系,体制外的原因则涉及艺术教育同社会环境的关系。##end##
2.1体制内的因素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格完整、独立自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仅仅传授技能,艺术教育的所有工作都应围绕这个大的目标而展开。
在教育体制内,管理者的工作主要涉及对艺术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管理,对象主要是教师和学生,管理者肩负着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功能。而目前我国高校存在着较浓厚的“官本位”思想,管理者同教育者的位置本末倒置。如某校招聘处室领导,全校几十名博导踊跃报名,弃学从政。学生会及学生社团也受此影响,体现出官僚色彩。
艺术设计教育中存在着两个主体——一个是艺术教师,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一个是学生,通过接受艺术教育学习基本的生存技能、提高自身艺术修养、以及获得个体的全面发展。从研究资料显示[6],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目前存在“重技轻道”的特点,部分专业设置市场化倾向明显。如近几年火热的动画专业,很多地方高校在师资和场地非常匮乏的情况下仓促上马,所授课程以各种电脑软件平台课为主,将专业办成了高价的电脑培训班。另外,因高校盲目扩招的原因,目前高校师生比例不尽合理,很难做到逐个指导,因材施教。一个助教带十几名毕业生,或是非本专业教师指导毕业设计的情况时有存在。
2. 2体制外的因素
高校艺术类专业的外部生态环境能否有益于该专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有赖于政府、学校和社会三方的共同努力。因此,体制外的因素主要有:政府的政策引导、社会需求和认可程度、学校的自我推广等。其中,学校的名誉和口碑和社会的认可程度有关,学校需做好自我推广的工作,同时要把学生这个特殊的“产品”推向社会;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于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变化,学校需要认识到这种变化并不断调整自身方能推陈出新。教育事业涉及国家发展大计,政府在其中担负着指挥棒的角色,需要提供诸多政策措施和引导。如近年对大学生创业提供的小额贷款政策,就在引导大学生就业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意义。
3. 对策——艺术设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人类使用塑料这种材料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刚开始时,人们受惠于其廉价、美观、实用的特性;然而时至今日,在全世界每年产生的1亿吨塑料制品中,有大约60%—70%的塑料成为不可降解的废弃物[7] 。后来,人们终于找到了PHA这种高分子生物材料作为替代品,PHA由淀粉和葡萄糖产生,在土壤中经过3——6个月就可以完全分解。此例说明,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变革。
从时间上看,目前中国的艺术教育正经历从高发展阶段向可持续发展阶段过渡的拐点上。以往粗放式的教育理念和发展模式,就像塑料一样,破坏了艺术教育的生态环境,是一种不可持续的模式。而可持续的艺术教育发展模式,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确艺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即中国的艺术教育决定培养什么样的人?西安交通大学工业设计系的李乐山教授将其总结为PHA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人格完整、独立自主和全面发展[8] 。在明确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的前提下,给出以下发展模式,以供参考:
1. 艺术设计工作室制发展模式。此种发展模式以教师负责的设计工作室为基本单元,肩负一定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如浙江工业大学艺术学院推广的三级平台管理的工作室制度[9]。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实现了教学相长。西安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通过推广“3+1”教学模式和艺术工作室制度,通过学院领导牵头,相关教师负责,并同西安当地的高新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实现了学校工作室发展、学生个体发展和企业用人的三赢。
2. 流动式的师资用人体制。中国有句古训叫做“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保持艺术师资的活力,需要不断有新鲜血液注入和灵活多变的用人机制。艺术院校可以通过外聘兼职教授,客座教授,以及安排各种设计工作坊(workshop)的方式,起到引进活水的作用;同时,要求年轻教师出国进修、培训、去企业实习等方式,实现自身师资的升级。
3. 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建设。模块化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打破原有的学科界限和固定不变的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促进个体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形成以全新的课程体系[10]。可分为:设计思维模块、专业基础模块、综合设计模块、设计实践模块等。
4. 艺术学院社会生态环境的构建。在西安201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西北农林科技馆中展出了很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学生的作品,围绕如何构建一个更加生态、可持续的环境,学生们给出了很多优秀的设计方案,得到了参观者的好评。这是一个政府引导、宣传艺术教育的典型案例。但遗憾的是,目前艺术类专业在社会的口碑并不甚理想,大众对艺术类学生的评价偏低。构建一个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还有赖于政府主管部门、学校艺术学院、社会三方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如德国、美国等)的经验,采用引进、消化、吸收的方式,最终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教育之路[11]。
4. 结语
我国的艺术教育要在未来获得良好的发展,必须要避免仅仅偏重数量的粗放式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通过政府主管部门、学校和社会各方的协调努力,为艺术教育构筑一个健康的生态环境。我们相信,艺术这朵美丽的花一定可以长久开放。
参考文献
[1]周光召,牛文元.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M].西苑出版社.2000,(47).
[2]左小平,邓元真. 我国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装饰.2009,(1).
[3] http://cn.wsj.com/gb/20101210/opn140945.asp.江学勤.华尔街日报.2010,(12).
[4]夏燕靖. 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课程结构的探讨[D]. 南京艺术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2007.
[5]周光召,牛文元.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M].西苑出版社. 2000,(51).
[6]夏燕靖. 艺术设计的现代转换与其教育改革的思考[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1,(2).
[7]龚臣.资源战争之谜[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1).
[8]李乐山. 研究型大学探索:PHA教育模式的理念与实践[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9] 孙以栋等. 厚德健行,创新创业:基于工作室制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J].装饰.2009,(2).
[10]谢海涛.从中德艺术教育的差异看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建设[J].装饰. 2009,(1).
[11]Papanek,Victor. The Future Isn‘t What It Used to Be .Design Issues, 1988,Vol.5, Vol.5 (No.1) :pp.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