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肱骨干骨折也可以应用髓内针内固定,但因肱骨髓内针价格昂贵,且手术技术有一定难度,在基层医院仍未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在我们基层医院大部分需要手术治疗的肱骨干骨折仍然采用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治疗[1],尤其肱骨远端骨折有时不适合髓内针内固定,而不得已选用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所以说肱骨中下段前外侧手术入路依然是我国基层医院常用的手术入路。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s)是一类转录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s[1]。近年来人们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发现lncRNAs参与生物体内重要的生命过程,如调节基因表达、RNA剪切、配体受体结合等最基本的生化过程和细胞内反应[2]。
头孢吡肟由于抗菌谱广、肾毒性低成为慢性肾衰竭患者合并重症感染的常用药物。近年来,关于头孢吡肟引起慢性肾衰竭患者抗生素性脑病的报道日益增多[1,2],及时的识别此病并给予有效治疗对于缓解病情,减少死亡率及治疗花费至关重要。
根据骨科患者压疮预防的难点,提示需要制定个性化预防措施,提高患者对体位的依丛性,加强医护患合作,完善压疮管理体系,以提高压疮预防的护理质量。
总结HIV/AIDS患者合并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相关肿瘤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方法:对本科2012年1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HIV/AIDS合并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肿瘤的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治疗及恢复情况。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其发病机理主要是免疫介导性的炎症反应,临床可见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表现,有时可伴有肾病综合征或重度高血压[1];其起病方式不同,病情易迁延,病程中可有肾炎急性发作,常因呼吸道等感染诱发,病程后期可出现肾功能减退、电解质紊乱、贫血等情况。
阐明冬凌草抗骨质疏松的活性成分,提出简单、标准和先进的质控方法,对研究冬凌草水提物对预防绝经妇女骨质疏松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缺血再灌注(IR)损伤(IRI)仍是在临床实践中一个未解决的复杂问题,对心血管系统有害,是导致心脏衰竭,心脏手术和心肌梗死后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
随着对腰椎非融合技术研究的深入,动态稳定系统(dynamic neutralization system , Dynesys)成为除腰椎融合术以外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另一种选择,也是目前临床应用最普遍的非融合技术之一,尤其在治疗轻至中度的腰椎退变性疾病中疗效显著。
场经济体系下政府规制为消费者的生命和财产提供了最低限度的保障,尤其是药品关系到消费者的人身健康问题,对药品行业的监管对整个社会利益产生很大的影响。
急性荨麻疹是一种暂时性、瘙痒性、血管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以皮肤水肿红斑和风团为特征。本病皮肤科临床中较常见,发病率为15%~25%[1]。急性荨麻疹若不及时或不当治疗易成慢性,对生活和工作带来影响。
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指由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化学药物、传统中药(TCM)、天然药(NM)、保健品(HP) 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细胞毒性损害或肝脏对药物及代谢产物的过敏反应所致的疾病,等所诱发的肝损伤。
随着我国重症医学的快速发展及老龄化的社会阶段,使临床接受大手术的危重症及高龄患者日益增多,术后谵妄在老年人及危重症患者中的发病率非常高。
脑小血管病( small vessel diseases SVD)因其在脑卒中患者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故越来越被重视。SVD是指颅内小动脉和微动脉病变导致卒中发生的一组疾病,病变波及脑内终末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终末小静脉及动静脉吻合支[2] 。目前认为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增加是SVD的始动环节,它可以使血管壁增厚,管周水肿以及纤维素样改变导致在影像学上表现为脑微出血、血管周围间隙增大、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病变等。除此之外,单基因遗传导致的脑小血管病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本文就遗传性脑小血管病的临床特征
生产生活中,常见的刺激性气体有氯气、光气、双光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甲醛、硫酸二甲酯、氯化氢、氟化氢、溴化氢、氨、臭氧等。刺激性气体对机体作用的特点是对皮肤、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其中一些气体同时还具有较强的腐蚀作用(如氯气、氯化氢、氟化氢等)。
气管切开术又称气管造口术,是为保证呼吸道通畅,将患者颈部正中气管上段前壁第2-4节气管环切开,并插入合适的金属气管套管或硅胶气管套管,使患者可以通过新建立的通道进行呼吸,以解除呼吸困难的一种手术。
胃癌(Gastric cancer, GC)是世界上最普遍的恶性肿瘤之一,是世界上第三大癌症杀手,每年约有17万人死于胃癌,
干细胞治疗正成为一种新型有效的促进子宫内膜修复再生的治疗方法,广泛的研究和试验。
患者告知宣教主要内容生活饮食指导、个体化的用药方案及时间方法指导、心理疏导、解疑答惑和清洁过程中的医患互动、自我评判肠道清洁度等。
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新观点是,在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的同时,尽可能保证患者组织和器官的形态与功能。
京ICP备18042458号-1
(c)2008-2018 理论研究网 llyj.net
免责声明:本平台并非任何杂志官网,仅限于整理学术信息以及期刊投稿渠道